以史鑒今 資政育人

<<返回首頁

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國是春秋

鄧小平與“摸著石頭過河”
來源:《黨史博覽》  作者:李源正  點擊次數:


 

1978年9月14日,鄧小平在大慶油田視察

“摸著石頭過河”,原是一句民間諺語,把大膽嘗試、同時注意保持穩(wěn)妥的做法,用形象生動的語言表達出來。長期以來,人們把“摸著石頭過河”與鄧小平聯(lián)系起來,認為鄧小平最先使用這句話來鼓勵人們在改革開放中大膽探索。但查遍目前出版的權威文獻,并沒有找到鄧小平說過“摸著石頭過河”這句話的直接記載,倒是陳云、李先念等中央領導同志在多個不同場合引用過這句諺語。但是,鄧小平推動改革開放的做法,確實與“摸著石頭過河”在精神實質上存在契合之處?!懊^過河”堪稱鄧小平實事求是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很形象地概括出改革開放的目標、途徑、方式和手段,是東方哲學在治國理政實踐上的成功運用。鄧小平曾經從不同層面,對“摸著石頭過河”的哲理含義進行過闡述,從而賦予這一民間諺語以深刻的時代內涵,使“摸著石頭過河”具有了主體論、認識論和方法論層面的思想含義,為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實踐提供了思想引領和方法指導。

■“改革開放中許許多多的東西,都是群眾在實踐中提出來的”

“摸著石頭過河”具有主體論層面的深刻含義。要過河,就要有大批想過河的人,有大批敢于下水的人,這就需要管理者鼓勵人們下水前進,形成數量龐大的實踐主體,并處理好不同實踐主體之間的關系,如此才能形成源源不斷的探索過河方法的生動局面?!懊^過河”要求尊重群眾的實踐主體地位,保護群眾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這從根本上符合唯物史觀強調的人民是歷史創(chuàng)造者的觀點。

中國共產黨是相信群眾、為了群眾、依靠群眾的政黨,是踐行群眾路線的政黨。中國改革和建設的歷史也啟示人們,什么時候群眾路線得到正確有力的貫徹,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得到有效發(fā)揮,黨和國家的事業(yè)就會興旺發(fā)達,反之,則會誤入歧途。

鄧小平對人民群眾懷有深厚感情,他以身作則踐行群眾路線,高度重視保護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195810月,鄧小平在四川北部的綿陽、江油一帶視察時,看到男女老少都在煉鋼鐵、田野一片空寂時,很不高興。他對陪同的省、地委領導同志說,你們這里農業(yè)是大失敗,大垮臺,明年是大減產!他語重心長地說,群眾的干勁大,熱情高,這很好。但越是這種情況,你們越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要實事求是,保護好群眾的積極性。

進入改革開放年代,改革涉及的規(guī)模之大,面臨的問題之多,是前所未有的,沒有任何先例可循。鄧小平十分清楚,改革開放要深入推進,必須依靠實踐發(fā)展,也只有實踐才能檢驗改革與開放舉措的正確與否。在這個過程中,必須充分動員和發(fā)揮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鼓勵人們大膽解放思想,積極參與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

197812月,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夕作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講話中,鄧小平就提出要發(fā)揚經濟民主,認為“當前最迫切的是擴大廠礦企業(yè)和生產隊的自主權,使每一個工廠和生產隊能夠千方百計地發(fā)揮主動創(chuàng)造精神”,“不但應該使每個車間主任、生產隊長對生產負責任、想辦法,而且一定要使每個工人農民都對生產負責任、想辦法”。

人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群眾是參與改革開放的主體,必須尊重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實踐。無論是安徽小崗村率先進行包產到戶的實踐,還是江蘇華西村堅持發(fā)展集體經濟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無論是深圳經濟特區(qū)率先提出“時間就是金錢”,還是溫州姑娘章華妹領取中國改革開放后第一張個體工商業(yè)營業(yè)執(zhí)照,都體現(xiàn)了人民群眾勇于探索、大膽實踐,用辛勤勞動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不懈努力,都體現(xiàn)著黨中央對人民群眾積極性發(fā)揮的保護作用,對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性實踐的尊重。

1992723日、24日,鄧小平在審閱中共十四大報告稿時談道:“改革開放中許許多多的東西,都是群眾在實踐中提出來的。”正是出于對人民主體地位的深刻認識,鄧小平特別提出,報告中講我的功績,一定要放在集體領導范圍內??梢泽w現(xiàn)以我為主體,但絕不是一個人腦筋就可以鉆出什么新東西來。我的功勞是把這些新事物概括起來,加以提倡。

■“允許看,但要堅決地試”

“摸著石頭過河”具有認識論層面的深刻含義。要順利過河,就要對河流的水文條件有充分認識,就要既看到河流表層的現(xiàn)象,也要看到河流底層的潛流;既要分析水流的變化,也要掌握河底的情況,把石頭摸實摸準,果斷探路過河,為后面的人探索出一條可行的前進道路來。不僅如此,在過河之后,還要總結成功經驗,為從其他路線探索過河的后來者提供借鑒。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層面看,這就涉及如何對待實踐與認識的關系,如何認識和對待新事物的問題?!懊^過河”堅持實踐決定認識的觀點,主張通過大膽實踐來發(fā)現(xiàn)真理、揭示規(guī)律。

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首先從農村開始。從1978年底部分地區(qū)開始搞家庭聯(lián)產承包,到1984年在全國范圍內基本廢除人民公社,農村改革的實踐可謂翻天覆地,成效也是顯著的。但對農村改革一開始就有不同意見,一些人總認為包產到戶會破壞集體經濟,動搖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在行動上畏葸不前。思想觀念上的突破是隨著實踐的發(fā)展一步步進行的。鄧小平的辦法是允許看,不搞強制。農村改革開始搞得并不踴躍,好多人在看。開始的時候只有1/3的省份干起來,第二年超過2/3,第三年才差不多全部跟上。鄧小平后來在南方談話中感慨地說:“我們推行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不搞強迫,不搞運動,愿意干就干,干多少是多少,這樣慢慢就跟上來了。”“不爭論,大膽地試,大膽地闖。農村改革是如此,城市改革也應如此?!?/span>

農村改革的一個直接結果就是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的異軍突起。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的發(fā)展并不是中央計劃的結果,而完全是群眾的創(chuàng)造,也是尊重群眾首創(chuàng)精神的成果。對于這一涉及雇工問題多、技術水平低、與國有企業(yè)爭奪資源和市場的新生事物,黨中央采取了尊重、支持和引導的態(tài)度,為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創(chuàng)造了寬松的政策環(huán)境。到1987年,全國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發(fā)展到1750多萬個,是1983年的10多倍;產值達到4764億元,占農村社會總產值的50.4%,第一次超過農業(yè)總產值。

1987612日,鄧小平在會見南斯拉夫客人時曾經談道:“農村改革中,我們完全沒有預料到的最大的收獲,就是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發(fā)展起來了,突然冒出搞多種行業(yè),搞商品經濟,搞各種小型企業(yè),異軍突起。這不是我們中央的功績?!彼又f:“如果說在這個問題上中央有點功績的話,就是中央制定的搞活政策是對頭的。這個政策取得了這樣好的效果,使我們知道我們做了一件非常好的事情?!?/span>

城市改革比農村改革更復雜,對于改革期間出現(xiàn)的新鮮事物,究竟應該怎么認識,人們看法不一。以證券、股市為例,針對這項新事物,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說道:“證券、股市,這些東西究竟好不好,有沒有危險,是不是資本主義獨有的東西,社會主義能不能用?允許看,但要堅決地試??磳α?,搞一兩年對了,放開;錯了,糾正,關了就是了。關,也可以快關,也可以慢關,也可以留一點尾巴。怕什么,堅持這種態(tài)度就不要緊,就不會犯大錯誤?!痹卩囆∑降闹С窒?,股份制和股票市場開始發(fā)展起來,在國家經濟生活中發(fā)揮了越來越大的作用。


1992年2月7日,鄧小平在上海楊浦大橋聽取建設情況介紹

■“我們要走一步看一步,逐步總結經驗”

“摸著石頭過河”具有方法論層面的深刻含義。河流的狀況是未知的,充滿了風險和不確定性,要過河必須有正確的方法。過河的人要在過河的過程中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不斷探索、隨機應變,通過河里的石頭來尋求穩(wěn)定,把過河過程的變動性和摸著石頭帶來的穩(wěn)定性結合起來,降低過河風險,收獲過河后開辟新天地的成果?!懊^過河”是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正確運用,是指導改革不斷拓展的方法論要求,強調在改革開放中要進行各種試驗,對于成功的做法要總結經驗,進行推廣;對于錯誤的則要及時改正,避免擴大化。

早在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就對改革的路徑和方法有過比較精辟的闡述。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經典講話中,鄧小平就提出:我們管理經濟,“在全國的統(tǒng)一方案拿出來以前,可以先從局部做起,從一個地區(qū)、一個行業(yè)做起,逐步推開。中央各部門要允許和鼓勵它們進行這種試驗。試驗中間會出現(xiàn)各種矛盾,我們要及時發(fā)現(xiàn)和克服這些矛盾。這樣我們才能進步得比較快”。

對外開放的歷程是體現(xiàn)“摸著石頭過河”改革方法的典型案例。社會主義國家搞對外開放鮮有成功案例,而半殖民地半封建時代舊中國的被動開放充滿了屈辱。因此,對外開放是在爭論中起步的,要過的“河”既有現(xiàn)實中的,也有觀念中的。對外開放有一個逐步推進的過程,從成立深圳等四個經濟特區(qū)的投石問路,到1984年決策開放14個沿海城市的大膽試點,再到1985年設立沿海經濟開發(fā)區(qū),1988年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qū),1990年開發(fā)上海浦東新區(qū),中國對外開放的步伐不斷加快,開放的國門越開越大,呈現(xiàn)出由點及線、由線及帶、由帶及面的多方位多層次開放的局面,體現(xiàn)出積極穩(wěn)妥、集厚成勢、逐步拓展的開放思路。

改革當然是有風險的,但鄧小平認為,不能因為風險而畏懼改革,只要在大膽探索的基礎上及時總結經驗,改革的風險也是可控的。198596日,鄧小平在會見美國前總統(tǒng)尼克松時說:“我們的方針是膽子要大,步子要穩(wěn)。改革是一件有風險的事,我們要走一步看一步,逐步總結經驗,否則人民會遭殃的?!睂τ诒冉洕w制改革更為復雜的政治體制改革,鄧小平強調要有耐心,“要堅決執(zhí)行領導班子年輕化的方針,但步子要穩(wěn)妥”,“設想有些方面用三至五年的時間可以見效,有些方面甚至要花十年左右的時間才能見效”。為了改變事實上存在的領導職務終身制,鄧小平主持建立了干部退休制度,設立中顧委,實現(xiàn)領導集體的平穩(wěn)過渡。

改革越深入,觸及的利益就越多,推進的難度也就越大。鄧小平強調,必須以謹慎的態(tài)度對待改革,穩(wěn)妥進行,爭取改革的成功。他一再要求要及時總結經驗,做對了的就堅持,做得不足的就補足,做得不對的就改。198693日,鄧小平在會見日本公明黨委員長竹入義勝時指出:“每項改革涉及的人和事都很廣泛,很深刻,觸及許多人的利益,會遇到很多的障礙,需要審慎從事。事先從一兩件事上著手,不能一下子大干,那就亂了。決策一定要慎重,看到成功的可能性較大以后再下決心?!?/span>

鄧小平義無反顧地帶領人民推進改革開放,不斷排除干擾和阻力,為創(chuàng)造更加美好的未來而不懈努力。同時,他又極為審慎地強調要把步子走穩(wěn),因為正在做的這些事涉及億萬人民的利益和命運。“摸著石頭過河”把積極探索和穩(wěn)妥前進結合起來,符合人們對客觀規(guī)律的認識過程,符合事物從量變到質變的辯證法,是推動改革開放沿著正確方向前進的實踐論、認識論和方法論?!懊^過河”,是尊重人民意愿、尊重實踐、尊重勞動、尊重創(chuàng)造的生動體現(xiàn)。在“摸著石頭過河”的方法指導下,鄧小平領導下的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fā)展奇跡,也為人類歷史進程貢獻了新的發(fā)展哲學和思維藝術?!?/span>

(來源:《黨史博覽》2023年第11期)

 


友情鏈接

鄭州擎天近代中國研究國家檔案局國史網求是網鳳凰網國際在線中國青年網共產黨員網光明網中國日報網央視網中國網新華網中國政府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人民網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國共產黨歷史網河南黨史方志網

黨史博覽雜志社主辦 Copyright ? 2000-2018 中共黨史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刊登的各種新聞﹑信息和各種專題專欄資料,黨史博覽雜志社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豫ICP備18012056號-1